致公党丹东市委会:
《关于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已收悉,感谢致公党丹东市委会对合作区科技发展的关注,所提建议切中我市科技工作重点,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措施加以落实,现答复如下:
一、紧密结合创新型城市建设,深入推进“一核两区”整合升级
作为丹东高新区“一核两区”重要组成部分,以丹东高新区升级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牵动辐射合作区整体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形成协同互补的创新共同体。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内容,将丹东高新区的建设与创新型城市的定位紧密结合,从产业布局到企业引育均以创新型城市的标准掣划布局,力争在2021年完成高新区升级创建,将高新区建设成丹东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
二、准确把握合作区主导产业定位,推进重点产业发展
重点围绕汽车及零部件、仪器仪表、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推进合作区重点产业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依托黄海汽车、辽宁五一八等龙头企业及大中型客车、车桥和曲轴等现有基础,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车桥并向氢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方向发展;仪器仪表产业依托思凯科技、东方测控等龙头企业及计量仪表、无损探伤设备等现有基础,重点发展高端射线管、航天航空及基于北斗系统等仪器仪表设备,围绕物联网相关技术发展核心装备;新材料产业依托本钢不锈钢冷轧等龙头企业发展精品不锈钢并重点发展石墨烯碳等新兴材料。
三、梯度培育科技型企业,实现创新主体提质增量
建立科学、高效的科技培育服务体系,培育壮大合作区科技型企业群体。引导初创企业、扶持成长企业、提升骨干企业,形成梯队建设,推动合作区创新型企业“量质齐升”;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企业成为提出课题、经费投入、组织科研、成果应用的主体,建立重点科技企业“一对一”包扶制度,为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学研合作、人才引进、成果转化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服务;围绕企业技术需求和合作区产业发展,组织精准对接活动,助力企业搭建联盟,当好“盟主”;探索启动合作区科特派试点工作,依托在丹高校向合作区派出科技特派团,作为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联盟组建的重要抓手;组织年度辽宁省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及丹东市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的申报工作;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省级专项资金,同时抓好市本级专项资金的使用,2019年市工信局通过市本级专项资金,为合作区11个工业项目提供1473万元的资金支持。
四、优化合作区创新生态,搭建高质量创新平台载体
支持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各种创新创业平台载体、新型研发机构快速发展。择优推荐申报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积极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完善企业技术中心体系建设,为体系建设工作提供重要支撑;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培育企业调研和指导,推进合作区企业技术中心创建。组织开展年度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工作,推荐合作区企业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五、创新合作区人才机制,灵活引才引智
瞄准合作区产业发展需求,实施“项目 团队”的“带土移植”工程,积极对接中科院sts(科技服务网络计划)丹东专项、省“兴辽英才”等人才推进计划,加大柔性引才力度,鼓励域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在丹转化研究成果、实施产业项目;以合作区等产业园区为重点,落实“研发 孵化 产业”的创新生态体系,建立双创导师队伍库,为创新创业工作做好专业人才储备;促进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引导科研人员积极投身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融通发展,为合作区经济发展储备创新人才力量。
丹东市科技局
2021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