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关注科技创新及产学研合作工作。您在该提案中对加快产业联盟建设,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的重大意义、作用及当前我市在推进产业联盟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并就这项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些都对今后我们开展工作,努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近年来,面对经济发展的新态势,市科技局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来抓。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进高端人才,组织合作项目,集成攻关创新,提升了企业创新力,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尤其是通过组织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组建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有效提升了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围绕重点,组建了9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目前,我市已经围绕小浆果、汽车发动机增压器、食用菌、林蛙、环保锅炉、海水养殖及深加工、满族医药等领域组建了由产业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多个创新主体组成的9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达到290家,其中企业214家,高校和科研机构76家,拥有专利306项,研发投入1.3亿元。联盟的组建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国内外新兴产业、金融、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资源向产业集聚,实现技术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助推产业技术升级,引领产业技术创新又好又快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如辽宁省汽车增压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自组建以来,联盟企业共申请专利达8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30多项,已授权的专利达到30多项。每年集群内企业新增专利有20多项;联盟企业产品品种达到3000多种,自主研发品种达到300多种;已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0多个,省级工程中心3个。
二是主动作为,积极指导和参与联盟健康有序运行建设。
为了促进已建的各类联盟高效运行,充分释放创新活力,市科技局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帮助联盟内各成员单位加强联系与沟通,加速科研单位的优秀成果优先向联盟内企业转移转化,着力提升产业丰厚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我们先后带领40多家企业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金属所、生态所、过程工程所、长春光机所、山西煤化所、兰州化物所、大连化物所、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所、武汉植物园、上海硅酸盐所、清华大学、东华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辽宁工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沈阳化工研究院、东北大学、四川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辽东学院、辽宁机电学院等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10余次系列专题对接活动,促成一批科技成果在联盟内转化。
三是多方合力,为产业联盟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近年来,为加快产业创新联盟建设,鼓励联盟内企业更多的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我们重点对运行良好、效果明显、对产业和行业拉动作用大的产业联盟和联盟内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包装,优先向省和国家推荐,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目前已争取到省战略联盟专项资金100万元。同时在市本级科技计划中,侧重对联盟内的企业项目进行支持,已累计支持联盟内企业项目20余个,资金达300余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扩大我市重点产业组建创新联盟的覆盖面,健全联盟的运行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产业创新联盟在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加大对产业联盟的项目支持力度。
希望您继续监督、指导我们的工作,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使产业技术创新战略建设工作真正成为提高我市企业创新能力、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